普法:情系刑法的“人民教育家”高铭暄
本篇文章1665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记者魏梦佳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91岁的高铭暕在人民大会堂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
面对这最高的荣誉,这位著名的法学家和法学教育家说:“这是党和国家给我的恩典,感到幸福和荣耀。 这多亏了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以及支持我的中国人民大学和师生。 ”。
作为新中国刑法学的主要创始人和开拓者,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高铭暕在整个过程中参与了新中国第一部刑法的制定,为中国刑法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4年对26岁的高铭板玄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 当时9月,我国第一部宪法诞生,刑法的起草工作被提上日程。 人民代表大会法律系留学刚教的高铭玄被分配到刑法起草小组,与另外20多人一起开始起草我国第一部刑法。
从1954年到1979年,经过25年、38年的稿子,在历史下跌中,高铭玄参与中国第一部刑法典的诞生作证:刑法起草小组从国内外广泛收集资料,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刑事审判资料有1万多份,苏联、保加利亚 “另一方面有必要自己总结经验,作为刑法起草的参考。 ”高铭暄回忆说。
1979年7月1日,刑法草案在人民大会堂表决,掌声雷动。 想起当时的场景,“我们的劳动不是徒劳的,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刑法典,刑事诉讼终于有了法律! ”很兴奋。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无论是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还是关于刑法修正案的反复讨论,高铭玄都参加其中,倾注了心血。 他多年来在中国法学会、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国际刑法学协会等地担任重要职务,从事与法律相关的许多社会事业。
作为刑法学的泰斗,高铭板玄最重要的是其三尺讲台。 他总是说“我是普通教师,既然选择了教师育人,矢志不渝”。
多年来,高铭玄为学生教授中国刑法、刑事政策和刑事立法、刑法前沿问题等课程。 1984年,他成为我国刑法学专业的第一位博士生导师。
“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体”……从教授半生开始,高铭玄获得了很多荣誉,对教育事业始终热爱。 他先后培养了80多名法学硕士、博士及博士后,其中许多人成为著名的法学教授、法院院长和律师,为推进我国法制建设、法律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
教学之余,高铭板玄笔耕不中断,共编辑7部关于刑法学的教材,著有8部专业书,参与主编或著述100多部,发表论文300余篇。 特别是他编辑的《刑法学》教材获得了国家级优秀教材一等奖和司法部优秀教材一等奖,成为刑法学专业学生的必读书目。 他编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培养和诞生》等也填补了新中国法学快速发展史研究的空白。
现在,尽管眉毛变白了,“90后”的高铭板玄还是很有精神。 他还在指导三个博士生。 我在写复印件、法律咨询和讲座。 我空闲的时候还在朋友圈学习“打卡”英语。 “只要身体能做到,我就要继续工作,提高自己,继续学习老了。 ’他笑着说。
高铭暄说,时代迅速发展日新月异,发表了新的规范条例,法律工作者为了应对新的问题、新的挑战需要加紧学习,不落后于时代。 特别是人工智能、知识产权、极端犯罪、生态环境等新行业必须更加加强学习和研究。
高铭板玄也致力于中国刑法的国际化,期待中国刑法走向世界。 他说:“必须让外国人知道中国刑法系统完善,有很多好的经验。 此外,必须了解其他国家的经验,促进交流。 ”。
10月1日,高铭玄被邀请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 想起了70年前作为北京大学学生队的一员目睹开国大典时的样子,佩服地说:“新中国走路很辛苦,国家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为各自的中国人感到骄傲。”
越来越完整的中国刑法也使高铭感到高兴:“随着国家的进步,民主法制水平的提高,我们的刑法一直在迅速发展和进步,法律条文越来越符合现实,更具体,更有对比性,操作性也更强。”
“我所做的是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保障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保障人民权利,对犯罪者实施制裁。 ”回顾一生奋斗的过程,高铭玄依然充满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今后也将继续本职工作,与法学界同事一起,推动法学体系的迅速发展,为我国法学的迅速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
新华社北京十月十六日电
标题:普法:情系刑法的“人民教育家”高铭暄 地址:http://www.leixj.com/pf/2020/1220/17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