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读:自然资源部首次直接立案查处地方政府违法批地案
本篇文章1483字,读完约4分钟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郄建荣
自然资源部于7月15日通报了南充市政府违法批准地方案的问责情况,共有43名干部负责说明,其中省管理干部8名,非省管理干部35名。 这是自然资源部成立以来直接起草审裁处的第一起地方政府违法批准地事件。 自然资源部强调,在需要满足起草条件的情况下,必须立即起草,一起、一起、调查,彻底调查到底。 对执法中存在的不依法调查、处罚代法、不移送等执法严格问题,要认真追究责任。
年4月,自然资源部、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共同调查了南充市政府的违法批准地问题。 同年8月,自然资源部依法作出行政解决决定,根据《违反土地管理规定的行为处分办法》的有关规定,将有关负责人移送权利机关解决。 四川省纪委监察委员会依法依法对涉案43名干部追究说明责任。 四川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违反担保权“河原地”和相关问题的整理整顿。
据自然资源部执行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南充市政府的违法批准地方案位于嘉陵江(长江上游左岸一级支流)南充段沿岸的下中堤、清泉堤、桑树堤、雷祖庙、牛腹堤、河西堤、都京堤等7个堤区。
据自然资源部透露,2009年至2009年,为了避免土地征收批准,降低用地价格,南充市政府组织实施了违法分批行为:一是避免违反担保权、土地征收批准。 根据确定的权利方法,将上述7个领域共计16187.63亩农用地(其中耕地15031.19亩)确认为“河原地”,将22268.07亩集体土地的确定权利确定为“国有”。 二是非法批准土地征收。 批次少的征地多,适用其他地块征地的批文,混合增减挂钩项目的批文,通过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等方法,违法征收7748.24亩集体土地(其中耕地6007.83亩)。 三是非法批准土地采用。 通过供应地、会议记录等方法,擅自批准采用土地3339.09亩(其中耕地2785.52亩)。
年8月,自然资源部做出了解决的决定,南充市政府擅自赋予切实的权利,批准征收,将采用土地的行为认定为违法。 确认违规准确性的文件无效,要求将未实施征收的土地交给原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农地农业用。 确认违法征收的文件无效,要求将建设实际上未开发的土地归还集体经济组织实施农地农业用。 实际开发建设的土地由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依法解决。
“根据近年来土地的例行检查官和卫片执法检查的结果,‘河原地’的担保权和违法批准地的问题在全国不是案例。 对这种问题的严重性、危害性缺乏充分的认识。 问题的核心是“河原地”未经转用批准直接供应,即使在计划计划紧张的情况下,该方法也是处理地方用地问题的有效方法。 》自然资源部执行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南充市政府违法批准地事件中,地方政府的违反将集体土地的担保权变为国有土地,农用地的担保权变为未利用地,征收并采用违法批准,避免转用批准,占有平衡和相关税金,突破计划管理
自然资源部要求各地严格遵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市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然后,参考事件,对照检查,全面检查本地区范围内“河滩地”违规的准确性和有无相关违法违规问题,进行全链整理,健全问题登记册,研究分类解决意见,切实处理相关史遗留问题,自然资金
自然资源部执行局的负责人说,一段时间以来,有些地方在土地执法方面幅员辽阔,失去了软件。 有些团伙单方面强调保障的迅速发展,在严格的执法、资源保护方面减弱。 有些单方面强调土地执法处的管辖,省市二级执法人员很长时间没有直接调查案件,只呆在面上的监督官。 有些案件的能力和斗争精神明显不足,绕过问题去,执法不严。 有些人缺乏很好地处理事件的勇气和能力,对非法用地不怕“亮剑”,出现了既不调查也不调查的被动局面。
标题:热读:自然资源部首次直接立案查处地方政府违法批地案 地址:http://www.leixj.com/new/27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