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读:中消协发出警示:“校园贷”又出现新骗局
本篇文章1549字,读完约4分钟
“校园贷”再现了新的诈骗,变成了设置陷阱的大学生。 据调查,“校园贷”相关诈骗今年上半年再次频发。 今天上午,中消协发出费用警告,提醒学生“擦亮眼睛”,警惕各类不良“校园贷”陷阱。
“校园贷”是面向大学生群体的第一项贷款业务,其最初目的是为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贷款完成学业,或为在校生的创新创业处理资金不足问题。 但是,由于现在的“校园贷”市场存在进行贷款业务的门槛低、经营者资质不同、身份审查形式相似、合同新闻不透明、风险提示不充分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有些非法贷款机构“校园贷”
一项调查显示,“校园贷”诈骗今年上半年再次频发。 例如最近,全国很多地方发生了“注销校园贷”的新诈骗,很多学校和刚毕业的大学生纷纷“中招”,被骗的金额数千,多数是数十万。
为了安全保护学生的财产,不要陷入各种“校园贷”的陷阱,中消协发出了成本警告。 警惕“校园贷款解除”诈骗,不要转入陌生账户。 实际上,相关部门、行业内没有发布所谓的“校园贷注销”操作,个人征信新闻也不能人为修订,如果大学生借款后能按时偿还,就不会影响个人征信。 接到自称贷款平台的员工的“校园信用注销”等电话时,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保护自己财产的安全,不要轻易转入陌生账户。
大学生必须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制定费用计划,不使用过度的费用和先行费用,不盲目花钱,也不逆风。 确实有必要申请贷款的情况下,一定要向父母传达信息,认真判断自己的还款能力,向正规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贷款业务。
另外,要提高个人新闻的保护意识,保管自己的身份证号码、银行号码、手机号码、验证码等重要新闻,不要扫描不明的二维码,简单地向别人透露自己家的住址、宿舍地址、父母的联系电话等新闻。
学生们遇到不良“校园贷”陷阱或涉嫌的“校园贷”诈骗时,必须积极收集和保留有关证据。 可以通过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开发的“中国学生资助”微信公众平台的“通报渠道”栏,忠实登记通报,提供线索,直接拨打10求助。
“校园贷”三大陷阱
●一个是“校园贷注销”以注销的名义对大学生撒谎。
10月8日,陈先生突然接到一个自称为贷款企业客户服务的电话,说大学期间借的9000元“校园贷”还没有留下,可能会影响个人征信。 在对方的指导下,陈先生向多个app申请了共计65000元的贷款。 当我发现事件很奇怪时,下午我意识到损失了6万元以上。
●第二,“套利”潜入校园,学生贷款难以偿还。
为了购买新手机,大学生李先生将在一家企业的网上贷款平台贷款5000元。 由于未能按期偿还,利息越来越高,仅六个月就从5000元增加到了十几万元。 根据公安机关的调查,该企业在一年内“走”了700多名大学生。 原来,“套利”通常在微信、qq、微博等学生经常采用的社会交流媒体和校园学生集中区域发表小广告,宣言“无门槛、无利息、无保证”,学生“钓上来”,这些不 借款的学生无法偿还时,租赁企业自行介绍其他租赁企业,用“拆除东墙补西墙”的方法偿还,加大学生们的债务。
●三巧立名目逃避监督管理,“训练贷”“创业贷”等马甲层出不穷。
有点非法机构为了逃避监督管理部门的调查,变脸,打着“训练贷”“创业贷”“求职贷”“毕业贷”等旗号,采用更隐蔽的营销手段,继续借给大学生违规。 有些人披着“马甲”掩护,如拆分购物中心和贷款超市,但本质上是不好的“校园贷”。 有点非法研修机构以就业讲座、代理招聘等名义进入校园开展推进活动,面试和职业评价以“就业能力不足”为理由,在应聘学生前要求“贷款训练”,“训练后可以按企业、企业、合作机构就业”“100%就业” 在此期间,这些非法机构故意模糊自己的经营范围,进行夸大、虚假的推广,掩盖贷款风险,与第三方借贷平台合作,违反无还款能力的学生贷款,最终学生不能工作,而且高额
作者:张楠
标题:热读:中消协发出警示:“校园贷”又出现新骗局 地址:http://www.leixj.com/new/24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