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全国首个恶意投诉诉前禁令发出网络法治频道
本篇文章854字,读完约2分钟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张维
最近,浙江省杭州市馀杭区人民法院对恶意投诉引起的纠纷,发布了全国第一条禁止恶意权利人投诉的投诉前禁令,引起业界的关注。
伪造著作权向同行竞争对手投诉,抢夺商标投诉官方旗舰店,建立假官网投诉侵犯商家照片……这说明“知识流氓”在作恶。 最近,淘宝卖家徐某遇到了这样的李鬼投诉李逵式的闹剧。 徐某要求法院申请保全投诉前行为,裁定三名申诉人立即停止投诉行为。
徐某是山东人,在淘宝上经营了7年的店铺,首先销售阿胶饼的包装箱。 从年开始,他的店铺受到田某、刘某等某文化企业的投诉,说该店铺礼盒的标签设计侵犯了别人的著作权,投诉对比是他店的爆款商品。
在徐某的帮助下,阿里平台管理小二发现三个申诉人有关联,与徐某的店铺有竞争关系。 他们提交的著作权登记证书、作品公开发表记录和授权说明等资料大多是伪造、改造的虚假资料,经过相关部门的信息表达,这是恶意投诉小组。
在阿里法务的建议下,徐某提出了保护前行为的申请。 9月16日,馀杭法院要求三被告立即中止与徐某淘宝店内商品对比的侵权投诉行为,保全期限定为年2月29日。
诉讼前的禁令,即法院根据案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命令在案件审判前停止被申请人某种行为。 目前徐某向馀杭法院提交诉状,要求三被告道歉,赔偿经济损失25万元。
在讨论呼吁前禁令的理由时,馀杭法院表示“不采取保护措施会给申请人徐某带来难以补偿的损失”“秋冬是雪糕销售盛行的季节,对雪糕包装箱的诉求也大幅度提高”“恶意投诉,人气商品下降到货架上,会直接影响店铺的销售。
“本案的诉前禁令裁定是非常重要和肯定的尝试。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网络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表示,《电子商务法》与恶意申诉人相比建立了责任机制,但其执行和实效,使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充分发挥司法智慧,适应网络的优势
“馀杭法院下达的第一条禁令充分填补了司法政策层面的空白,立即为商家和平台止损。 ”知识产权运营总监汤缘说。 蚂蚁联盟继续努力的结果是,被恶意投诉的商品数量减少了59%,被恶意投诉的商家减少了44%。
标题:热点:全国首个恶意投诉诉前禁令发出网络法治频道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322/42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