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金融数据释放经济持续复苏信号
本篇文章1352字,读完约3分钟
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11月金融统计数据来看,目前的经济基本面呈现出三个方面的优势:一是社会融资增速出现了拐点。 二是融资结构继续改善。 三是经济复苏的动力依然很强。
从总量来看,11月人民币追加1.43兆元,比上年增加456亿元,比10月略高。 11月末的贷款馀额比上年增加12.8%,比10月末低0.1个百分点,比6月的年内高价下降0.4个百分点。 11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2.1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140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到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公司金融库存比上年增加13.6%,比10月末低0.1个百分点,年内首次下跌。 社融增速下跌,标志着4月以来货币政策的边际紧缩从货币方面传到了信用方面。
从结构上看,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中,居民部门新增中长期贷款5049亿元,比上年增加360亿元,增幅降至6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标志着房地产市场进一步降温。 公司部门新追加中长期贷款5887亿元,比上年增加1681亿元,增幅比10月小幅下降,表明在实体经济复苏的环境下公司借款的诉求依然很强。
在新的公司融资中,贷款和国债仍然是主要的支持因素,但表外融资和公司债券融资都比去年少。 11月份三项表外融资合计减少2044亿元,比上年减少981亿元,经济内生动力逐渐增强后,监管对非标准融资的监管收紧。 公司债券净融资862亿元,创去年10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为去年12月以来的最低值。 在11月信用债务不履行的冲击下,市场风险偏好明显下降,成为公司债务融资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从货币供应量来看,11月末的m2比上年增长10.7%,比10月末高0.2个百分点,财政支出加速和结构性存款压力接近尾声,共同推高了m2的增长率。 m1比上年增加10%,比10月末高出0.9个百分点,为去年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存款激活的程度继续提高,表明公司购买原材料、补充库存、扩大资本支出的意愿上升,经济复苏的动力依然丰富。
这些可以从其他数据中得到证据。 据海关总署统计,11月份出口同比增长14.9%,远远超过市场预期,达到全年最高水平。 其他经济依然遭受疫情的折磨,生产还没有完全修复,只能加大从中国的进口力度,某种程度上恢复到了世界金融海啸前的“中国生产,世界支出”的状态。 出口引擎加速后,一方面拉动制造业投资的增加进行排斥,另一方面通过扩大就业拉动费用和服务,经济整体的内生增长动力进一步增强,至少持续到明年上半年。
11月cpi近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但主要受到食品特别是猪肉价格的混乱。 去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与去年相比维持了0.5%的稳健性,ppi加快了回归正增长区间,因此物价没有持续的通缩基础,不会妨碍货币政策。
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将进一步恢复正常化。 在最近的一系列表现中,中央银行传达了政策转向中性的信号。 《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向总水门供给好货币”和“基本稳定宏观杠杆率”的强调,预示着明年的整体信用增长将收敛到极限。
因此,笔者预计在11月社融增速名列前茅后也会继续下跌。 特别是,在明年国债发行恢复常态和高基数的共同作用下,明年上半年的社会金融增速加速下跌,预计年增速为10%左右,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基本一致。 在稳健的货币政策的诱惑下,经济增速逐渐回归潜在生产增速。
标题:热点:金融数据释放经济持续复苏信号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317/41407.html
上一篇:热点:猪价季节性反弹不具备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