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乡村产业振兴有了“指南针”
本篇文章1397字,读完约3分钟
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达到32万亿元,乡村旅游业经营收入超过1.2万亿元,农产品互联网销售额达到1万元……最近,农业农村部发行了《全国乡村产业快速发展计划(-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 根据《计划》,到2025年乡村产业体系健全完善,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产业振兴是振兴乡村的主要任务。 近年来农村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农村产业高速发展,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和农村繁荣的迅速发展。 “现在乡村产业的迅速发展有很好的基础。 年农产品加工业主要营业收入达到22万亿元,乡村休闲旅游营业收入超过8500亿元,农村网络销售额达到1.7万亿元。 ”农业农村农村产业快速发展司长曾衍德说,“计划”的发表可以将越来越多的资金、人才、技术、新闻等资源要素聚集到农村,聚集农村产业振兴的强大力量。
《计划》到2025年,乡村产业体系健全完善,乡村产业质量效益明显提高,乡村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融合快速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扩大,乡村产业快速发展内生动力
具体来看,“企划”提出以下目标。
——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增长。 农产品加工业的营业收入达到了32兆元,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的比为2.8∶1,主要农产品加工购买率达到了80%。
——乡村特色产业深入拓展。 培育产值超过百亿元、超过千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产值超过10亿元的农业产业镇(乡),创立“乡字号”、“土字号”的乡土企业品牌。
——乡村休闲旅游业的优化升级。 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价值深度挖掘,行业类型不断丰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年接待游客人数超过40亿人,经营收入超过1.2万亿元。
——乡村新型服务业类型丰富。 农林牧渔专业及配套活动产值达到1万元,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到1万元。
——农村创新创业更活跃了。 回乡返乡的创新创业者超过1500万人。
“计划”的发表给乡村产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机会,成为各产业类别决定迅速发展方向的“指南针”。
在乡村特色产业中,比较了现在的乡村特色产业中第一产业向后端增长不足、第二产业向两端增长不足、第三产业向高端开发滞后的问题,“企划”为开展乡村特色产业做了安排,呈“圈”状的急促 建设特色、规模适中、牵引力强的特色产业集聚区,形成“一村一品”微经济圈、农业产业强镇小型经济圈、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型经济圈、特征特色产业集群大型经济圈。 曾经派生的德解体,这种辐射可以形成经济圈,形成乡村产业迅速发展的战术支点。
在农产品加工业中,中国农产品加工业规模大,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公司8.1万家。 但总体来看,创新能力总体不强,开发水平浅,质量效益不高。 在此基础上,《计划》提出迅速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产品产地的初加工,鼓励和支持大型农业公司迅速发展微细加工,开发类别多样、营养健康、方便快捷的系列化产品。
在乡村休闲旅游业中,乡村休闲景点“乡村性”“乡土气”不足,与“千村一面、千景一面”的问题相比,“规划”建议推进乡村休闲旅游业布局的优化。 “乡村休闲旅游业关系到农民的就业增收,关系到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曾衍德说。 根据《计划》,建议重点区域,建设城市周边、自然风景区周边、民俗民族风情区域、以前传来的农区等“四大区域”的乡村休闲旅游区域和旅游地。 乡村休闲旅游服务产品差异迅速发展,在“唯我独特”、“唯我独优”、“唯我独多”上下了功夫。 (本报记者孔德晨)
标题:热点:乡村产业振兴有了“指南针”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315/40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