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潮汕文化符号——潮州广济桥的往昔今朝
本篇文章1066字,读完约3分钟
原标题:潮汕文化符号潮州广济桥的昔日
连日成为全国“新网红”的广济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古城东门外,横跨汉江东西两岸,以独特的桥梁建设风格闻名国内外。 广济桥有“组合梁桥、浮桥、拱桥”的独特风格,是潮州市的地标性建筑。
记者17日访问了广济桥。 站在汉江边看远处,广济桥中间是十八艘纺锤船并排用铁索连接的浮桥,浮桥横着波长龙贴在汉江江面上乘潮涨落,两岸附近的石梁桥上二十四亭台楼阁形态不同。 石梁桥和浮桥高低各异,古风典雅。
广济桥文物管理负责人表示,广济桥是浮梁结合结构,由东西两段石梁桥和中间一段浮桥组合而成。 东梁桥长283.35米,西梁桥长137.3米,中间连接18艘纺锤船的浮桥长97.3米。
浮桥的两端用铁链固定在梁桥的矶头脚上,高低随着水位的上升而变化,矶头脚上分别有行人上下浮桥的石阶。 在纺锤船的中央铺设木板作为桥面。 浮桥部分是木制栏杆,阶段性独立地用铁链连接,栏杆位于两船之间,受到防护,也起到了连接船的作用。 每次通过洪水或船时解开纺锤船是开闭式的作用。
广济桥被着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记者走在连接十八艘纺锤船的浮桥上,感觉不到浮桥起伏的摇晃。 浮桥的平静,游客在浮桥上行走可以在附近欣赏河面的景色,可以看到远处观赏石梁桥上的亭台楼阁,汉江两岸的景色。
据记载,广济桥建于南宋干线公路7年(公元1171年)。 当时“中游警察特别深,不能当腿”,所以在中间以船为梁,成为浮桥。 到明嘉靖9年(公元1530年)形成“十八纺锤船二十四洲”的构造,呈现出“二十四楼台二十四样”“一里长桥一里市”的盛景。 现在的广济桥墩还有宋代的遗迹。
2003年广济桥对明代风进行了全面修理,近4年的主体修复工程总共花费了9800万元,其中国内外华侨华人捐赠了3700万元以上。 修复后的广济桥梁舟结合,造型古雅,成为潮州的明亮风景。
据记者采访,近年来,广济桥有常态化非遗留展示和动态化非遗留市场,集中展示潮州手拉朱泥壶、潮州木雕、潮绣、潮州麦茎画、潮州陶瓷及综合类非遗留项目等,重新开放新时代桥市,打造“一里长桥一里市”盛景
“桥也是船,浮在水面上行走”马来西亚回国者陈爱茹17日对记者说,国庆节期间她特意和孩子们一起来观光,让新生代感受到古老的潮汕文化,给家乡留下了更深的印象。
潮州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古老的广济桥作为潮州的地标性建筑,促进潮州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也是联系国内外潮汕籍华侨华人的亲情纽带。 据统计,过去国庆节中秋节的长假,潮州市共接待了国内外游客近200万人。 (记者李怡青)
标题:热点:潮汕文化符号——潮州广济桥的往昔今朝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307/39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