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北京晒出科技革新“大数据”
本篇文章2426字,读完约6分钟
原题:北京晒黑了科技创新的“大数据”。
本市科技创新“成绩表”
年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都比2012年增加了一倍。
年,技术合同成交金额为4957.8亿元,比2012年翻了一番。
2012年以来,在北京主持完成的国家科学技术奖累计达到500余项,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年,科学技术型公司平均日益增加到约200家。
全市已经建立了三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1个市级产业创新中心、28个国家技术创新示范公司、92个国家级公司技术中心。
国家级高新技术公司累计达到2.5万家,是2012年的3.1倍。
日前,北京市人民政府信息办公室在北京市举办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科技创新”的专场,市科技创新“成绩表”晒黑了:目前,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了实际成绩,北京质量急剧 年,北京的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了三分之一。 十大高精尖产业营业收入实现3.25万亿元。 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了1500亿元。
平均每天增加200家科技型公司
北京市科学委员会副主任、信息发言人杨仁全介绍说,北京将全力建设全球影响巨大的科技创新中心,通过加强中央地协同、区域协同,形成创新“凝聚力”。 然后,单手抓住基础研究的布局,单手抓住高精锐产业,提高科学技术的“支持力”。 并深化科技行业“放管服”改革,建设创新人才高地,解放创新“新活力”。
根据一系列数字,北京已经进入了优质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在科学技术投入方面,全年北京全社会研究和试验的快速发展经费投入规模增加到1579.7亿元,比1996年的41.8亿元增加了36.8倍。
在创新生产中,年北京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都比2012年翻了一番。 年,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金额为4957.8亿元,比2012年翻了一番。 2012年以来,在北京主持完成的国家科学技术奖累计达到500余项,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在新的动能培养方面,年北京的新经济增加值达到了地区总产值的三分之一。 北京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6.8%,比2012年上升9.9个百分点。 北京劳动生产率达到24万元/人,位居全国第一。
在生态创新方面,年北京平均增加了约200家科技型公司。 创业投资额约占全国的3成,居全国第一位。 独角兽公司有82家,占全国近一半。 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公司累计达到2.5万家,是2012年的3.1倍。
在放射领导方面,2012年以来,京津冀共同创新深入,北京到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累计约929.4亿元。
去年ai产业规模达到了1500亿元
建设全球影响较大的科技创新中心,高精锐产业是关键。
市经信局副视员姜广智认为,总体来说,北京现在高精锐产业的快速发展气氛越来越浓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优质的快速发展动力较强。 据初步推算,年北京十大高精锐产业营业收入达到3.25万亿元。
去年,医药健康产业同比增长14.3%,实现了1867.6亿元的营业收入。 科技服务业实现增加值为3223.9亿元。 备受瞩目的人工智能产业( ai产业)规模又达到了1500亿元。
杨仁全计算了北京人工智能产业的三大优势:一是学科和人才特征突出,清华、北大、中国科学院等研究生院的相关学科在这一布局上,全国人工智能行业人才约6.7万人,其中北京约4万人,占60%。 二是产业快速发展的特点突出,今年上半年北京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约850亿元,产业链涵盖了基层、技术层和应用层三个环节。 三是公司特点明显,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人工智能公司超过1000余家,全国约占26.5%,截至今年4月,获得风险投资的ai公司达442家,超过全国的三分之一。
在产业创新平台上,到目前为止,全市有3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1个市级产业创新中心、28个国家技术创新示范公司、92个国家级公司技术中心、711个市级公司技术中心、21个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
在产业项目建设中,北京细分发布5g、超高清视频、工业网络等产业新兴行业快速发展行动计划和行动方案,实施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计划和制造业优质快速发展计划,不断完善产业基础设施
截至7月底,北京地区完成建设交付5g基站7863个,开通6324个,年底前全市建设基站预计超过1万个,包括城市核心区、冬奥会园区、世园会园区、大兴国际机场等地区。
在产业项目建设中,本市年度预算部署43个高精锐资金支持项目,推动社会投资约32亿元。
“三城一区”建设加快
建设全国科创中心,“三城一区”是主要平台。 杨仁全介绍说,目前,“三城一区”正在根据计划展开要求加速推进。 其中,中关村聚焦于原始创新的持续发展,怀柔科学城大科学设施加快落地,未来科学城继续推进东区活化,促进西区优化提高,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培育高精锐产业。 他乐观地期待着“未来,我们真的要把‘三城一区’建成科创中心建设的四梁八柱”。
中关村管理委员会的刘航副视员使用了五个关键词,扩大了中关村的科学成果,即深化改革的“探险家”、自主创新的“主要阵地”、创新创业的“源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的“增长极”、开放的“桥头堡”。
关于中关村的跨越式发展,他也列举了越来越多的数字:至今,中关村公司比较有效的发明专利超过11万件,创制标准超过9500项,分别是2012年的5倍和3倍。 年公司技术合同成交量4957.8亿元,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约7成辐射到北京外地区。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公司2.2万家,上市公司349家,天使、创投发生金额和投资案例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
新时代引领新进程。 目前,中关村又设立了三个“大目标”,到2022年,初步建设了全球影响较大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了全国优质快速的发展领先区。 到2035年,建设世界一流的科学技术创新中心。 到2050年,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承担“三城”科技成果落地转换,近三年来“三城”科技成果落地项目数量共计340余项。
标题:热点:北京晒出科技革新“大数据”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304/38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