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京津冀等地 采暖季限产即将启动
本篇文章1596字,读完约4分钟
□本报记者刘杨
最近,生态环境部发布了《京津冀和周边地区,汾尾平原-2021年秋冬大气污染综合管理攻防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 10月以后,京津冀周边地区开始限暖生产,京津冀等9省市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反应期间采取停产或最严格的限产措施。
生态环境部信息发言人刘友宾说,为了更好地开展重污染气象应对事业,实施业绩等级的领域从15扩大到39。
设定两阶段目标
年以来,对要点区域秋冬重污染天气多、频发的情况进行比较,生态环境部连续三年开展秋冬大气污染综合管理的攻防行动,效果明显。 年秋冬,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微粒( pm2.5 )平均浓度比年同期下降33%,重污染天数下降52%。 秋冬攻防取得了积极效果,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尾平原仍是全国pm2.5浓度最高的地区,秋冬pm2.5平均浓度是其他季节的2倍左右,重污染天数占每年95%以上。
据生态环境部透露,年-2021年秋冬是第四个攻防赛季,“十三五”计划和蓝天防卫战圆满结束。 生态环境部将年-2021年秋冬的攻防行动目标设定为2个阶段。 根据年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的污染水平,对各城市pm2.5浓度和重污染天数的控制目标进行分类明确,对“十三五”目标实现滞后的城市进一步提高要求。
第一阶段(年10-12月)要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63微克/立方米以内,各城市的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控制在平均5天以内。 汾尾平原pm2.5的平均浓度控制在62微克/立方米以内,各城市重度以上的污染天数控制在平均5天以内。
第二阶段( 2021年1-3月)要求京津冀和周边地区的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86微克/立方米以内,各城市的重度和更高的污染天数控制在平均12天以内。 汾尾平原pm2.5的平均浓度均控制在90微克/立方米以内,各城市重度以上的污染天数平均控制在13天以内。
年供暖旺季前,京津冀和周边地区、汾尾平原基本完成了平原地区生活和冬季供暖散煤的替代,基本建设了无散煤区。 截至去年10月底,京津冀和周边地区、汾尾平原已代替709万户完成了散煤。 其中河北省337万户,山西省96万户,山东省163万户,河南省40万户,陕西省73万户。
生态环境部表示,要加快天然气生产供应销售系统的建设,确保天然气基础设施的互联及气藏设施等重要工程按计划投产。 另外,为了优化天然气的采用方向,在采暖期增加天然气点向京津冀和周边地区、汾尾平原倾斜,优先保障清洁供暖和暖冬。
要点加强领域的排放治理
《方案》对各类污染物不能稳定实现排放或未满足排放许可管理要求的公司不纳入业绩等级管理范畴(但必须列入紧急减排名单),在重污染天气紧急反应期间停产或最严格
另外,全面加强钢铁、建材、有色、焦炭、铸造等重要领域的无组织排放管理,生产技术的尘点(装置)采取密闭、封闭或设置集气罩等措施,粉状材料等通过密闭、封闭等方法进行储存和运输,年12月
生态环境部根据各地生态环境部等5个部门共同发行的《关于推进钢铁领域超低排放的意见》,钢铁公司适合工厂建设,因此选择成熟适用的环境保护改造技术路线,有利于公司的超低排放改造,特别是清洁运输等 目标是在年12月末之前完成2亿吨钢铁生产能力的超低排放改造。 其中,河北省完成1.1亿吨,天津市完成1200万吨,山东省完成4000万吨,河南省完成1300万吨,山西省完成2000万吨,陕西省完成600万吨。 各省(市)成立至少1~2家钢铁超低排放改造示范公司,发挥地区内的领导作用。 首钢、河钢、太钢、德龙、建龙、山钢等大型钢铁公司集团发挥表率的作用,集团位于地区内的钢铁公司力争在2021年3月底之前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事业。
9月25日在生态环境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信息发言人刘友宾为了更好地开展重污染气象对应事业,将实施业绩等级的领域从15个扩大到39个,主要是钢铁、焦炭、冶炼、水泥、玻璃、戈
标题:热点:京津冀等地 采暖季限产即将启动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201/32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