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公益 > 热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徐惠彬:厚植空天情怀,勇担青年使命

热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徐惠彬:厚植空天情怀,勇担青年使命

来源:网络转载日期:2021-01-23阅读:

本篇文章2940字,读完约7分钟

人民网北京9月22日电20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了高年级新生开学典礼。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徐惠彬发表了题为《厚植天空情感,勇于担当青年使命》的主题演说,鼓励新生确立国家情感,继承创新基因,巩固知识基础。

热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徐惠彬:厚植空天情怀,勇担青年使命

“环境在变化,时代在变化,但一代北航青年,红色基因的传承不变。 爱国献身的初衷不会改变。 空天报国的使命不会改变。 ”徐惠彬说,希望学生们深厚地种植空天感情,鼓舞青年的使命,好好地报告国家理想,锻炼过硬的技能,为投身民族复兴时代的大任打下坚实的基础,扎实、充实、收获幸福的北航时间

热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徐惠彬:厚植空天情怀,勇担青年使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徐惠彬在高年级新生开学典礼上发表了演说(学校给图)。

徐惠彬院士《厚植天空感情,勇担青年使命》的主题演讲复印件摘录如下。

今天,我们在两校区隆重举行北航级新生开学典礼,欢迎10572名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成为北航大家庭的新成员并作证。 从今天开始,你们有了充满荣耀的新名字,被称为“北航人”! 在这里,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代表党委书记曹淑敏老师,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热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徐惠彬:厚植空天情怀,勇担青年使命

年是波澜起伏,极不平凡的一年。 春节期间,新冠引起的肺炎疫情突然发生。 成千上万的“天使白”“橄榄绿色”“守护的蓝色”“志愿红”挺身而出,努力献身。 刚才发言的新生苏祗乐,父母是人民警察,在疫情应对第一线奋斗。 上半年,5422名北航学生自愿参加疫情防控志愿者,出现了荧光键、馀汉明等90后、00后青年代表。 世上没有从天上下来的英雄。 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在这个特别的时刻,让我们一起向忘记了家生之死的抗疫英雄们致敬,赞扬勇敢承担使命的青年一代吧!

热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徐惠彬:厚植空天情怀,勇担青年使命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 年轻一代有理想,有能力,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在六十八年的学业过程中,认真进取的北航青年始终是科教兴国的排头兵,是空天报国的生力军。

热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徐惠彬:厚植空天情怀,勇担青年使命

建校初期,北航青年的使命是艰苦创业和振兴国防。 1952年,周恩来总理亲笔抽出清华大学、北洋大学等八所精英,宣布成立了北京航空学院。 沈元、屠守锷、林士嘉等27名教授、19名副教授从海外学习回来,第一届1094名新生从全国聚集到北京。 学校没有校舍,第一个学生留在兄弟高中,一边建设一边学习,在车间上课,在路灯下看书,参加田野间考试,在型号中养人。 他们中出了王永志、郭孔辉、钟群鹏、陈慧章、陶宝祺、戚发等6名两院士,还有很多领导人和型号总师。 这一代北航青年,有着强烈的国家感情,在新中国贫二白的基础上,发挥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大事的特点,发挥了“二弹一星”的力量,完成了学校建设初期的“十大型号”,创造了40多个国防行业的国内第一。 如果国家缺少什么,他们就会开发什么。 1958年,为了填补国内没有轻型客机的空白,1500名北航师生大干自主设计制造了新中国第一架轻型客机“北京1号”,同年9月20日下线,24日首次飞行成功。

热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徐惠彬:厚植空天情怀,勇担青年使命

改革开放后,北航青年的使命是“为国铸剑,使国实干”。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重新高考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科学之春”到来,改革和迅速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1988年,学校更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加入了211,985工程建设的行列。 1991年,学校开始了“冯如杯”的科技大赛,这一传承30年来,基本涵盖了整个本科生的科技比赛,成为北航学生的集体记忆。 这个时期成长起来的北航青年,发扬老一代科学家航空报国的质量,发扬“二弹一星”精神,面向国家重大诉求和世界科学前沿,开展组织科学研究,新世纪以来连续15年获得1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首 在国庆节70周年阅兵式上,各型航空航天装备凝聚着北航人的贡献和智慧。 歼-15总师孙聪、长征五号总师李东、“北斗三号”总指挥、今天发言的校友迟军等是这一代青年的杰出代表。 出身于1978级的“航空英模”罗阳同志,为了歼-15舰载机的研究开发,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是航空强国之路上无愧的“最美的奋斗者”。

热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徐惠彬:厚植空天情怀,勇担青年使命

进入新时代,北航青年的使命是民族复兴,是空天报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我国科技实力逐渐从量的积累走向质量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走向系统的提高,点的尖端行业进入了领先阶段。 而且,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术全球与世界百年不遇的大变局之间,我国迅速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新时代呼吁青年肩负重任,加快各行业创新。 在航空航天行业,尽管抗疫任务艰巨,创新的步伐并没有停滞。 今年以来,我国成功发射了23次航天,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4%。 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鲱鱼”ag600成功实现了海上首次飞行。 北斗3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顺利,正式开通。 长五搭载的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天问1号”顺利发射。

热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徐惠彬:厚植空天情怀,勇担青年使命

同学们,世代有世代的担当,世代有世代的使命。 北航68年创业兴学的历史与新中国国民经济和国防事业特别是航空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同步进行。 环境在变化,时代在变化,但一代北航青年,红色基因的传承不变。 爱国献身的初衷不会改变。 空天报国的使命不会改变。 今天入学的所有北航人,如何在时代变化中保持初心,在社会变革中勇敢地承担使命,值得大家认真考虑。 作为你们的校长,我有几点意见,和大家分享。

热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徐惠彬:厚植空天情怀,勇担青年使命

第一,建立家庭感情。 在长征5号的发射过程中,曾经遇到年发射失利,出身的李东担任总设计师的研发团队施加很大的压力在908天内寻找原因、设计方案、反复实验,最终再次迎来了长征5号飞翔。 为了保证北斗3号的任务顺利完成,迟军总指挥每年至少盯着发射场一半的时间,儿子的高考也不在身边。 希望学生们继承弘扬空天报国、以人为本的北航精神,使我融入大我,在空天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实现人生理想。

热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徐惠彬:厚植空天情怀,勇担青年使命

第二,必须继承创新基因。 红色基因和创新基因是北航人代传承的精神底色。 去年10月,冯如书院低年级本科生自主设计开发的无人机“冯如三号”持续飞行30小时6分42秒,创造了续航世界记录。 挑战更高记录的下一个模式已经在路上了。 宇宙学院学生主导的“北航4号”接近空间火箭动力飞机项目,有21名博士研究生、49名硕士学生、16名本科生参加,疫情期间发射成功,论文写在祖国的蓝天上。 希望学生们创新思维,真正渴求知识,对未知的心有好奇心。 大胆假设,慎重寻求证据,进行“0到1”的探索,努力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热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徐惠彬:厚植空天情怀,勇担青年使命

第三,必须巩固知识基础。 学生是为学校而生的。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但学习总是第一位。 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竞争中,同学们看到我们重要的核心技术被人的困境所束缚。 我国的基础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 大家关注的“掐脖子”问题大多是根子跟不上基础理论的研究,源头和底层的东西不清楚。 没有扎实的数理基础,深厚的人文素养和过硬的专业能力,关于创新的讨论都只是空想。 希望学生们冷静下来,上好课,做好各自的实验,认真对待大学,做好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北航学子。

热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徐惠彬:厚植空天情怀,勇担青年使命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充满希望和挑战的大学生活将展开,未来无限美好等待着你们的创造。 希望你们厚厚地种植天空的感情,勇敢地承担青年的使命,好好地报告国家的理想,锻炼过硬的技能,为投身民族复兴时代的大任打下坚实的基础,扎实,充实,收获幸福的北航时间!

热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徐惠彬:厚植空天情怀,勇担青年使命

感谢


标题:热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徐惠彬:厚植空天情怀,勇担青年使命    地址:http://www.leixj.com/gy/2021/0123/29805.html

最近更新更多